三国:除了关羽张飞赵云等五虎上将,蜀国还有哪些大将
许多人都在说,蜀汉疆域不大,国力一般,但要捋一捋,这个偏居西南的小国,却硬是在三国的刀光血影里,挤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那些打仗的猛将们,都是些什么人?他们是怎样一环扣一环,把自己的名字刻进了大江大河之间?看了一堆摇旗呐喊的传说和炫目的庙堂笔墨,真实的画面到底啥样,开头就得亮明白,别绕弯子。
陈到,是个被易被遗忘的人。他不是赵云,别以为众口一词就都是实情!虽然排名只能搁在赵云后头,白毦兵他是带头的。要说他从刘备草创之初就一直在旁边,或许老黄牛还差几分功力,但确实没人能骂他不忠。他不像关羽那样大闹敌营,没有惊天一战一时间震撼四座。陈到一生,带兵如水绵绵,死心塌地,永安守将,这种将,才是根基。
事实上,蜀汉被记住的往往是那些枪挑万军、手起刀落的英雄,陈到这样一生波澜不惊地守着自家一亩三分地,照样值钱。问问,有多少王朝最后能留下这样的人?可惜坊间没几个人提。
再往后,姜维是个很难一言以蔽之的人。他出生也不怎么高贵,本是曹魏的军将,结果因政治风雨,被迫转投蜀汉。诸葛亮一看,眼睛一亮,果然慧眼识人。但也说不清,姜维初到蜀时没啥施展拳脚的空间,偏偏诸葛亮去世以后,他一步步爬到大将军,一个人把北伐的大旗死死拽着不放。
历史上都说姜维北伐失败了,没能拿下中原,有人摇头叹息。可这人到底拼尽所有,自始至终,追着一个梦走到底,这种执着,有时比胜败更让人心疼。反过来看,要是他没继续折腾,或许蜀汉就不至于走窝囊死?难道说,北伐本来就是妄想?有时候,真不好说。
魏延的事就乱得多了。老家是义阳,最初跟的谁?黄忠。他能混上前线大将,全靠一场场硬仗。刘备进川,魏延被委以重任,镇守汉中,独当一面。这种信任快连,在刘备这样的主子手下,可不多。按理说,他应该成为一块坚不可摧的基石。可惜的是,他脾气暴,诸葛亮跟他也不来电。谁错谁对,旁人道不清。
魏延最后因为政治斗争,一命呜呼,主帅之间的猜忌,权力斗争,一念之间,满盘皆输。旁观者能怎样?叹口气罢了。
廖化的出场方式,挺带故事性的。最先给关羽打下手,后来诈死逃回蜀汉。每一次起落、每一个转身都踩在要害处。刘备赏识,重用,廖化没辜负期待,转任丞相参军,接着右车骑将军,最后假节并州刺史。这些头衔背后,是每一战都拼了命,堪当先锋,冲在最前。
他的角色变了几次,好像并不稳定,每次都能熬得下去。人这样的能力值得欷歔。几次逃过绝境,也没人敢轻看他。可偏偏又没能坐到最顶,只是次席人物,也许天命吧。
马岱这个人,如果只看史料,容易一笔带过。实际不是坐冷板凳的主儿。他是马超的亲族,跟着马超拼命的时候快连,本也算西北一霸快连,一路跌撞到了诸葛亮手下。蜀汉折腾出点乱子,也是他跟着搅和出来的。诸葛军中,魏延倒台,就是马岱的刀落下。虽说不是主角,但该他上场的时候,他毫不犹豫。
北伐中,他也带兵冲锋,碰到曹魏牛金,吃了败仗,灰头土脸,这时候没人再喊“猛将”。但他一直在,横竖是个顶得上的人。武功不见得一定盖世,不过,忠心二字值千金,很冤枉最后没能有更大作为。
其他人,什么关平、周仓、关兴、张苞这些,并没有多大风头。可他们不是没有本事,而是太多光芒都被“长江后浪推前浪”盖住了。对后期蜀汉来说,谁都知道,人才越来越少,但他们每一次进击都用自己的血肉扣住时势。
有人说强大的锦囊妙计才是蜀汉的核心,这话未必全对。试想,一个小国,为何能撑得那么久?这些不会被重点书写进史册边栏的小人物,才真的能解释。只是名气不大,不代表没用。想想,如果每个小兵都动摇,那还撑什么?后人没太在意他们,毕竟英雄谁不爱头衔?
再往前翻,有谋略没太多话的魏延,镇一天汉中,心理压力得多重?外人笑他、骂他、最后还落个收场很难看的结局,有点像命运的安排。可换个角度,雄才大略未必一定好聚好散,倒成了乱世英豪的注脚。
姜维的样子又不一样了,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带兵硬汉,是信念之人。他为理想硬撑多少年?干了多少别人不肯干、不敢干的烂摊子?赢少输多,还要赌命。有人佩服,也有人不服气,说他孤注一掷害了国运。但他当初来投时谁又预想到后面的结果?反倒觉得,每个时代都需要这样的人撑一根脊梁。
陈到这种低调的老臣,实话讲,更像一个沉默背后的大山。旷野之战,他可能不抢风头,但不动如山的气度就是最大支撑。每个班子的稳定,不全靠那些天降奇兵,更多时候,是有一帮死心塌地的老兵。你说他没功劳,那谁又能说,他的忠诚不值钱?
廖化的战场切换,自有他的过人之处。被命运抛来扔去,他始终没掉队,不会掉链子。不光是打仗拼命,他对情况的感知和应变,没人敢说自己头脑更清楚。他不是主攻,却每每现身要紧时刻,把一手烂牌打得尽量像模像样,是很厉害。
马岱手起刀落,斩了魏延。有人说这是背叛。其实历史哪有那么清楚的黑白?立场的问题,每个人不一样,他完成了自己的使命。简单点说,有人能做主事的人,也总有人得补台。
翻旧账,蜀汉能撑那么久,肯定不是靠天赐好运气。像陈到、魏延、姜维这些名将,都有属于自己的标签。有人用一生做配角,其实是主心骨。有人最后结局惨淡,但在战场上敢冲敢拼。
你要是非得找出什么“铁律”,一时半会也很难说得清楚。
三国史里的蜀汉名将,不全是天神下凡,也不只是幸运宠儿。他们有时偏执,有时胆大,有时委曲求全,也时有倒霉。真论起来,每个人的一生里都有值得一看的段落。
说到底,历史不是高大全的完美拼图,而是一堆碎片随心拼起来的模样,里面有英雄、也有俗人,拼命也没个稳妥下场。蜀汉的小将大将,都被时代推着往前滚。是不是非得有人做主角?哪怕都是配角,照样是一曲不肯停笔的史诗。